为深化校园法治教育,增强师生法治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,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,我校学工处(团委)特邀常州市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检察部副主任项至陵检察官,开展主题为“预防就是保护,防范校园欺凌”的专题法制教育讲座。本次活动聚焦校园欺凌的识别预防、法律责任与应对策略,通过案例分析、情景模拟与互动问答,帮助师生筑牢法治防线,共建平安校园。
一、解析校园欺凌内涵,破除认知误区
讲座伊始,项至陵检察官以“欺凌≠玩笑,暴力没有边界”为切入点,结合《未成年人保护法》《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》等法律条文,系统阐释校园欺凌的定义与法律边界,强调肢体暴力、语言侮辱、社交排斥、网络暴力等行为的危害性。针对“孩子打闹无需较真”“忍让能解决问题”等常见误区,通过真实司法案例进行科学纠偏,明确“欺凌行为需担责”的法治观念。
二、透视欺凌预警信号,强化风险识别能力
针对校园欺凌的隐蔽性与多发性,项至陵检察官结合青少年心理特点,详解欺凌行为的高发场景与典型征兆:如无故身体伤痕、个人财物频繁丢失、情绪持续低落回避社交等。特别强调“沉默不等于安全”,呼吁师生关注“被欺凌者求助信号”与“旁观者责任”,通过“三步干预法”(制止行为、保护受害者、报告机制)及时阻断欺凌链条。
三、构建校园防护体系,激活多方联动机制
围绕“预防为主,惩防结合”的理念,提出“三位一体防护网”:
1. 法治教育固根基:通过“法治副校长进班级”“模拟法庭实践”普及法律知识;
2. 家校社协同强监督:开设“家长法治工作坊”,建立校园欺凌举报绿色通道;
3. 学生自护增能力:开展“反欺凌主题班会”“自我保护技能训练”,引导学生学会正当防卫与有效求助。
四、掌握法律应对工具箱,护航青春成长路
针对欺凌事件处置难题,项至陵检察官结合《民法典》《治安管理处罚法》,详解校园欺凌的追责流程与维权路径,包括证据留存要点、学校法律责任、司法救济渠道等。现场通过“情景剧模拟”环节,师生共同演练“如何应对网络暴力”“如何向老师有效求助”,强化法律实践能力。
本次讲座系我院“法治教育周”系列活动的重要一环。学工处将持续推进“法治宣传员培养计划”“家校法治共育平台”等项目,通过法治漫画创作、校园安全巡查、心理—法律联动帮扶等举措,让法治意识成为青春成长的坚实铠甲,让公平正义照亮每一颗年轻的心!
学工处(团委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