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常州冶金技师学院数字服务系21级幼儿教育专业“非遗传承,童创未来”毕业作品展在学院艺术展厅圆满落幕。本次展览作为学生的毕业成果展现,以非遗文化为主题,集中展示了五个班级精心创作的作品,涵盖婚俗文化、剪纸刻纸、古琴艺术、纸塑工艺、编织艺术等五大非遗领域,充分体现了幼教学子扎实的专业技能、创新思维与文化传承意识,吸引了全院师生及行业专家驻足观摩。
本次毕业展以“非遗浸润童心,文化薪火相传”为主题,立足幼儿教育专业特色,将非遗文化融入教育教学实践。展厅内,五大主题展区各具特色:
非遗之婚俗文化—十里红妆(1班):
展区亮点:通过立体场景还原传统婚俗,包括花轿、绣球、宫灯、首饰盒等元素,营造喜庆氛围。细节精致,如凤冠、婚书、十字绣等,展现婚俗文化的仪式感与艺术性。
非遗之剪纸刻纸—纸上飞花(2班):
展区亮点:以剪纸和刻纸技艺创作《红楼梦》金陵十二钗、立体纸雕画、花卉扇等作品,线条细腻,图案灵动。创新结合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,如刻纸油纸伞、云肩服饰,展现非遗艺术的多样性。
非遗之民族乐器—遗音余韵(3班):
展区亮点:按朝代顺序展示古琴、编钟、箜篌、月琴、琵琶等民族乐器,呈现中国音乐文化的演变。结合现代鼓、水晶笛等创新设计,体现传统乐器的当代传承。
非遗之纸塑工艺—纸韵生灵(4班):
展区亮点:以纸为材料,塑造立体人物、动物造型,大小结合,细节生动。布置于二楼环创角,整体效果充满童趣与故事性。
非遗之指尖上的灵动—千编万化(5班):
展区亮点:展示编织服装、扇子、中国结、花篮等作品,以红色为主色调,凸显传统吉祥寓意。编织帐篷、编织伞等大型作品体现工艺的实用性与艺术性。
指导教师卜艳秋表示:“此次毕业展是对学生四年在校学习的综合检验。从主题选定、材料采购到作品制作,学生们全程自主完成,尤其在非遗文化的现代表达上展现了独特视角。他们不仅掌握了专业技能,更深刻理解了传统文化在幼儿教育中的价值。”
展览期间,学院与系部领导现场观摩并给予高度评价。数字服务系蔡啸天主任点赞道:“作品既贴合幼儿发展需求,又充满时代创意,让我们看到了未来幼教人的专业素养与教育情怀。”
本次毕业展既是学子们专业能力的精彩呈现,也是学院深化“岗课赛证”融合、推动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成果。21级幼教专业学生表示,未来将秉持“传承文化,启迪童心”的信念,在幼教岗位上播撒传统文化的种子,为儿童成长构筑更广阔的文化天空。(数字服务系供稿)
非遗之婚俗文化—十里红妆(1班)
非遗之剪纸刻纸—纸上飞花(2班)
非遗之民族乐器—遗音余韵(3班)
非遗之纸塑工艺—纸韵生灵(4班)
非遗之指尖上的灵动—千编万化(5班)